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SSV)联合主办的“想象·Week 2025科技与社会融合创新周”于2025年1月8日至10日举行。本届活动以“想象”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科技、人文、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在人机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技术与社会、经济、个人的深度融合,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共同构建美好的未来。 今年是清华大学连续第五年举办科技与社会融合年度论坛。五年来,创新周始终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科技向善”的理念,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包容、多方的交流平台,推动社会各界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促进前沿科技与社会应用的深度融合,描绘人与技术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蓝图。 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发表主题演讲《想象未来:选择比能力更重要》。演讲回顾了2024年AI领域的三个重大进展:多模态能力分发式增强,多模式大型模型展现出令人惊艳的跨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推动人机交互迈向新高度;AI推理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展现出强大的决策推理能力,在教育、科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AI对个人赋能进一步提升,从工作助手转变为“超个人”的增强工具,帮助个人突破能力边界,形成协同智能。 薛澜院长特别指出,随着AI能力越来越强大,如何协调AI与人类社会找到最佳平衡点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他以数据科学领域的“想象”为切入点,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点,实现个人与AI、经济与AI、社会与AI的深度协同。并且,“想象”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AI与社会的最佳平衡点。他呼吁社会各界在科技融合的道路上做出融合的选择,共同想象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题为《感知、转换与适应:连接21世纪第二个25年》的演讲中,深入分析了未来25年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挑战:气候变化、人机智能技术发展以及贫富差距。他强调,技术进步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进步,我们需要感知风险,积极转型,适应变化,推动科技融合,确保技术进步的成果能够被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所共享。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在与谈“AI时代,人与机器的相处之道”时表示,AI的发展虽然会带来职业结构的变革,但人类的需求远未达到饱和,随着技术的进步,还会出现很多新的职业和岗位。他认为,在AI时代,我们需要做好人与AI、人与社会、人与政府之间的协调,推动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本次创新周还同步发布了《AI转型发展白皮书》。该报告由清华大学联合多家企业共同撰写,通过对全国1887家有代表性企业数据的深入分析,指出了企业在AI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策略、人才等方面的挑战,并对未来AI投资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企业AI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报告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积极探索生成式AI在各个生产或服务环节的应用,79%的企业已在两个及以上环节进行尝试,其中销售和客户服务环节应用最为广泛。企业应用生成式AI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核心能力和优化现有业务,42%的企业AI投资额占总营收的1%-20%,而投资比例越高的企业对投资回报率的满意度也越高。 为期三天的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融合创新周,邀请了近二十位来自学术、产业、政府领域的嘉宾,围绕AI技术发展、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与会嘉宾回顾了AI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分享了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的赋能,以及系统化思维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变迁。同时,活动关注当下迫切的消费升级、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乡村振兴实践,以及如何在技术浪潮下自我定位等问题,以及关于AI与人类共生的探讨和感悟、伦理与生命力等话题,启发人们在变化莫测的大环境下对人与社会未来的思考。 “科技与社会融合创新周”不仅仅是一个分享前沿科技、展望未来趋势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福祉的行动平台。清华大学始终相信,技术是一种能力,融合是一种选择。科技与社会融合创新周也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守护科技融合的初心和践行路径,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近期在汇丰银行发表的演讲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
币安官方推出了一项活动,只要使用币安Web3钱包参与Ton生态,就能...
一位精通区块链的朋友最近投入了7万美元购买以太坊经典(ETC),他...
Polkadot社区已批准WFC-1139提案,该提案对DOT代币的...
XEmpire是一款在Telegram上广受欢迎的点击即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