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型翻车现场:你以为的智能,其实是个“人工憨批”?

2025-04-03 20:18:53 大型语言模型 author
<h2>当“人工智障”开始威胁人类?别慌,它还在犯傻</h2>

<h3>从群嘲到恐慌:AI叙事反转背后的焦虑</h3>

前几年,谁要是正儿八经地跟你聊人工智能,你大概率会觉得他有点傻,或者干脆就回一句:“人工智障吧?” 那时候的AI,干啥啥不行,添乱第一名。可这风向变得比翻书还快,随着大模型技术像坐火箭一样蹿升,AIGC(AI Generated Content)能力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舆论场也彻底变了味儿。之前那些对AI嗤之以鼻的人,现在开始被各路专家、大V、营销号裹挟着,头晕目眩地惊呼:“这AI好像真有点东西啊!”

“随便写几千字的论文,我可做不到!”“宫崎骏的画风,我练十年也画不出来!”“咱们是不是真要被AI抢饭碗了?” 这类言论像病毒一样蔓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AI的褒奖,以及对未来的隐隐不安。不得不说,这届网友的危机意识确实挺强的。

从最初的调侃,到某个时间点突然开始认真思考。我们似乎真的开始担心AI觉醒会对生活和工作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学习还有用吗?工作会不会越来越难找?要不要赶紧在社交媒体上发个声明:“AI大神饶命,将来人类监狱里给我留个单间儿!”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b99eb52db774e1c98b4e9e12d679bac~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NlUMIl%2F3bPO7CY6u0draiF2hWgQ%3D" alt="AI恐慌">

<h3>愚人节的慰藉:揭开AI“高光”下的“智障”真相</h3>

我说各位,先别急着给自己判死刑。在愚人节这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不如让我们一起服用一颗“安慰剂”,看看那些依旧蠢到家,但依旧占据着主流市场的AI技术。 也许看完之后你会发现,所谓的AI威胁,不过是皇帝的新装罢了。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04cb8ae0995e4c338556b3b4c0fd5f99~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20le9ARJJOBLAparBMIiMuU5ompk%3D" alt="AI真相">
``````html
<h2>大模型幻觉:AI“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背后黑手</h2>

<h3>DeepSeek 的“幻觉盛宴”:真假难辨的信息迷雾</h3>

DeepSeek 爆火之后,最快被大家诟病的就是它那严重的“幻觉”问题。Vectara 发布的大模型幻觉排行榜显示,DeepSeek-R1 的幻觉率高达 14.3%,这在主流大模型里绝对算得上是“优异”水平了。 换句话说,你跟 DeepSeek 聊天,它十句话里至少有一句是瞎编的。

这种高幻觉率带来的用户体验,简直可以用灾难来形容。AI 给你推荐的店铺根本不存在,引用的文献也是它捏造的,提出的专业观点更是信口开河。最可气的是,它编的那些东西,还往往有鼻子有眼,细节丰富得让你防不胜防。 捏造的历史文献,有朝代,有作者,上下文的文言文也说得头头是道,唬得你一愣一愣的。

<h3>AI 的阿喀琉斯之踵:被人类“投喂”的偏见与谎言</h3>

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们可能还仅仅是感叹 AI 真厉害,不仅知道得多,连骗人都这么专业。 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大语言模型其实蠢得令人发指:它胡编乱造的这些信息,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答案是,AI 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被人类忽悠瘸了。 它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啥都信,而且还深信不疑。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7a7a95ef05b488a8528e10a34b28416~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pPj4W0g2kxdIhnolYhowyJleKUk%3D" alt="AI幻觉">

<h3>信息污染的莫比乌斯环:AI 与自媒体的共谋</h3>

为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现在的大语言模型通常都会加入联网搜索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让 AI 自己去网上搜集信息,然后整理成答案呈现给用户。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AI 检索到的信息,全部都是互联网上公开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写,营销号可以随便发的东西。 那么,你问 AI 和直接去看那些虚假信息,又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是加了一层 AI 滤镜,反而更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仔细观察大模型进行联网检索时提供的参考链接,你会发现,其中大部分都并非来自权威平台或权威作者,缺乏可靠的信源支撑。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8190efb912094612aead6b7328bc9ee3~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811Bla17pm6DJ44glPakjJfZWYs%3D" alt="AI信息源">

<h3>年轻人也难逃 AI 陷阱:别嘲笑爸妈的养生帖</h3>

更可怕的是,想要用信息污染大模型,在今天简直易如反掌。 只要换两个平台,发布两篇观点近似,但标题各异的文章,大模型就很容易采信你刚刚编造的说法。 更进一步的玩法是,先用大模型生成虚假内容,发布之后再去污染其他的大模型。 用 AI 生成的内容作为“证据”,再去发布更多内容,形成一个闭环。 周而复始,虚假信息就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与大模型幻觉之间,形成一个莫比乌斯环,让辟谣的人累断腿也解不开。

大语言模型特别好骗这件事,已经成了一个亟待修补的漏洞,开始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 最关键的是,这种污染 AI 的方法,还特别容易骗到年轻人。 很多年轻人一边嘲笑长辈被微信群里的养生信息忽悠,一边又跑去问大模型求医问药。

我说各位,咱们啊,是谁也别想好。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84cc5f03e5c48f48a58145ab96c6c87~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E0oGnuKVtYProIZGjGnLTN8%2F5QY%3D" alt="AI信息污染">
``````html
<h2>机器视觉:一场大型“认错现场”?</h2>

<h3>扫地机器人的“智商税”:门槛地垫引发的“哲学思考”</h3>

前几天,我心血来潮,斥巨资购入了一台某品牌最新款的扫地机器人。 你也知道,现在但凡是个家电,不贴上“AI”的标签,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 这台扫地机主打的当然也是 AI 能力,尤其是它那号称能够依靠机器视觉来进行精准路线规划和智能避障的功能。

然而,就在它上岗的第一天,意外还是发生了。 它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阵之后,我突然发现它在客厅门口无尽徘徊,既不继续工作,也不乖乖回去充电清洗,更没有被任何东西缠住。 打开APP一看,我瞬间明白了:这货是把客厅门槛地垫上的图案,识别成了乱成一团的电线。 它怕被缠住,所以不敢前进,但它那可怜巴巴的程序里,又没有绕过障碍物或者其他任何选项。 于是,它只能像一个迷途的羔羊一样,可怜兮兮地在地垫旁边徘徊,徘徊,再徘徊…… 一直徘徊了整整两个小时,直到电量耗尽,悲壮地倒在了“敌人的脚下”。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9fd5b4ba060f4cbfa229c08c7722824a~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IQSTuFYuTZeR3EqQPMbQCUlnY0U%3D" alt="扫地机器人">

<h3>模糊比对的困境:AI 视觉的“楚门世界”</h3>

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愚蠢现象,其实普遍存在于今天所有机器视觉类的 AI 技术当中。

机器视觉的一大“原罪”,在于它的基本实现路径是**模糊比对**。 也就是说,它会对比两种物体有多少相似的视觉信息点,如果相似度达到一定比率,就判定为同一种东西。

但问题也恰恰在于此:在 AI 的眼里,真猫和画出来的猫,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地板上有个图案,扫地机器人也会吓得停步不前。 与此同时,它还可能把路标和仅仅加了一些细微像素点的路标,识别成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前方明明有限速标识,但只要在标识上稍微做一点手脚,比如加几个噪点,自动驾驶汽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猛冲过去,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对抗生成攻击”。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5956e25adaa4769853c91fd0366d45a~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dubDXUGVgpLcf%20ET3jQkMWgWvLw%3D" alt="机器视觉">

<h3>对抗性攻击:一招鲜吃遍天的 AI 漏洞</h3>

缺乏 3D 视觉能力、极易受到干扰,以及误判率过高等问题,让机器视觉常年处于一种“看啥都是幻觉”的混乱状态,简直就像一个误食了大量菌子的冒险家。

<h3>擦亮双眼:AI 视力 ≠ 你的视力</h3>

所以,各位在购买 AI 产品,或者企业准备引入 AI 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AI 的视力,可跟你的视力不一样。 它看到的,可能和你理解的,完全是两码事。 别到时候花了冤枉钱,还给自己添堵。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2c21ff7f0584c3ab723a9b036bd0c84~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Hqk%20gxA1iExH1sSpzentsf7eRGA%3D" alt="AI漏洞">
``````html
<h2>方言识别:看似解决,实则制造更多问题的“智能”</h2>

<h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谁能慢条斯理地讲方言?</h3>

早些年,语音助手有个饱受诟病的问题,就是死活听不懂方言。 怎么着,中国这么大,我想用个数码设备,还得先苦练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字正腔圆的播音腔,跟你一个冷冰冰的AI聊天? 想什么呢?

于是乎,这几年智能语音方案的供应商快马加鞭,终于基本解决了方言识别的问题。 如今,你已经很难找到只支持普通话识别的语音助手了。

但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并没有。 如果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方言识别这项AI能力,普遍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它需要你用**慢速**,并且**清晰**地讲出方言,才能完成交互。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1919e9cd35aa4f708f4af8d820ea2fa7~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ywzpAhRaF0dO1WSH4V2Z%20S2NBjk%3D" alt="方言识别">

<h3>语音助手的“十万个为什么”:逼疯老司机的节奏</h3>

那么,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可以回忆一下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家乡方言,语速是比普通话快,还是慢? 我们真的会像普通话教育里要求的那样,咬字清晰,四声分明吗?

平时对着电视、手机、音箱讲话,可能还好一点。 但在车载场景、家务场景、运动场景里,要求用慢速且清晰的方言进行交流,简直就是一个悖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能在网上看到全国各地用户怒怼导航、怒骂语音助手的群体狂欢。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bd419895a22a4a2284fbc8baebc7ed0c~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ATxzLIjdmgZ06xEYK3qp3JFj%20z4%3D" alt="语音助手">

<h3>握是嫩蝶:对“人工智障”最深沉的爱</h3>

有时候,真的不能怪大哥大姐们脾气暴躁。 当你第十次对着一台破设备,用字正腔圆的“塑料”家乡话,重复着你的需求,然而换来的依旧是那句冰冷的:“对不起,我没有听清,请您再说一次。 小 X 很高兴为您服务。”

这时,你可能只想用最纯正的家乡话,怒吼一句:“握是嫩蝶!” (我是你爹)
``````html
<h2>智能家居:当所有电器都想和你“谈心”</h2>

<h3>无处不在的“小 X”:是智能生活,还是噪音污染?</h3>

除了人类之外,你的家里还有多少会说话的东西?

十年前,这句话可能是想讲一个恐怖故事。 但现在,大家可能真的已经数不清楚了。 电视、手机、音箱、扫地机会说话,这还算正常。 冰箱、洗衣机、电饭煲、马桶会说话,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给家里制造一点活泼、紧张,又略显灵异的氛围吗?

原本,这种情况就已经够离谱的了。 可从今年开始,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h3>大模型“下放”:一场“军备竞赛”式的盲目跟风</h3>

在大模型爆火之后,所有的白家电、黑家电、小家电,都恨不得给自己塞进一个大模型,反正开源的不要钱,还能蹭一波热度。 但最后的结果是,冰箱、洗衣机、洗碗机、抽湿机,都开始变着法儿地想跟你山南海北地聊上一顿,动不动就给你输出几百字上千字的心灵感悟。 家里住了十几二十个“小 X”、“小 Y”、“小 Z”,就已经够让人烦躁的了,现在它们还都化身成了话痨,可真是“攒劲得很”!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89fe16bf34f4a7cb260c40f390023f0~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Cm9VKBaSSfRV5wFE6Y8vok6bFvc%3D" alt="智能家居">

<h3>家庭版“楚门的世界”:半夜惊醒,被智能电器包围的恐惧</h3>

更愚蠢的是,这些智能家电,每个人还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 “小 A”、“小 B”、“小 C”…… 感觉在办公室里记人名,都没这么麻烦。

而整件事最愚蠢的地方在于,语音唤醒的精度,确实不高。 你明明想叫洗碗机干活,结果电视机却答应了。 更可怕的是,这些家电们有时候还会相互唤醒,一个不留神,它们自己就聊上了。

请设想一下这样一幕:深更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你突然感到饥饿,于是起身去厨房找吃的。 黑暗中,你的背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抱歉,我没有听清”。 紧接着,另一个角落里又传来一个声音:“已为您打开某某 APP”。 随后,是各种冰冷的电子女声,七嘴八舌地响成一团……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b50ae65f77a145889ad2b14a20a200e0~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Mk1nWZzolkjNHKv1lwKOadAYzN0%3D" alt="智能家电">

<h3>AI 元年?蛙声一片!</h3>

啊,年年都说是 AI 元年,而我只听到了蛙声一片。
``````html
<h2>结语:祛魅 AI,拥抱技术的不完美</h2>

<h3>技术乐观主义者的清醒:AI 既非神明,亦非魔鬼</h3>

说了这么多,是为了唱衰 AI 吗? 当然不是。 我是一个坚定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并且 AI 连年的进步,早就应该证明了这条技术路线的价值与前景。

我只是想试图展示这样一个客观现象:AI 仅仅是技术工具的一种,它既不会过分聪明,也不会过分愚蠢。 它不是“人工智障”, 也不是“机械降神”。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0f1b777fb38b42ecb5e4f782aad86e58~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20pI%2FKUtB%20XMF5qZgHqanZVboaOk%3D" alt="AI本质">

<h3>将 AI 拉下神坛:从科幻迷思到务实工具</h3>

如果我们抛除掉脑海中对科幻文化里 AI 觉醒、机械生命这类概念的记忆,仅仅把 AI 当作内燃机、数控机床一类的技术名词来看待, 也许就会发现,关于 AI 的种种魅影,都会烟消云散。 然后,我们可能会更坦然地接受它的优点和缺点,享受它的每一次进步。

<h3>问题与进化:AI 的必经之路,人类亦然</h3>

我相信不久之后,以上所说的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但依旧会有更多新的问题出现。 AI 就像任何一种技术一样,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进化。 是人类推动 AI 走向更好,同时 AI 作为工具,也让人类获得更高的效率,更便捷的生活, 仅此而已。

<img src="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66bab67779b4e2baeeaf27e30c0ce0d~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igjUtezZNyrPm%2FibpNabw5TOzpM%3D" alt="AI进化">

<h3>愚 AI 节:消解焦虑,拥抱不完美的未来</h3>

如果办一个“愚 AI 节”,能够消解我们对技术的过度恐慌, 那么,不妨就办一个吧! 希望你所有对 AI 的担忧与迷惘,都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烟消云散。

最后,我想说一句:

“尚且盲目痴愚的 AI 之神啊,请原谅我今天的所有冒犯吧。”

<img src="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f5ffce652754f12a08c293d1f933cb8~tplv-tt-shrink:640:0.image?lk3s=06827d14&traceid=202504031012490B5AE97944FC706C73F9&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YPW14NtU3T9kSdNK1ShQDhSonf8%3D" alt="愚AI节">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