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武董事长胡望明委员近日关于钢铁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发言,再次将“AI+”的概念推到了聚光灯下。诚然,智能化听起来很美,但对于钢铁这种传统行业来说,这究竟是一场不得不跟的豪赌,还是一剂能够真正起死回生的良药?
胡委员提到,钢铁行业在智能化转型方面拥有诸多优势:丰富的应用场景、强大的数据基础、成熟的自动化体系等等。这些优势无疑为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沃土。然而,他也坦言,钢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还处于前期阶段,面临着“通用大模型多、专业大模型少,社会大模型多、工业大模型少”等问题。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远比想象的更加棘手。通用大模型擅长的是“泛泛而谈”,而钢铁生产需要的却是“精准打击”。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复杂,涉及炼铁、炼钢、轧制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工艺参数和控制逻辑。如果AI模型无法深入理解这些专业知识,那么所谓的智能化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更何况,当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AI解决方案”,其中有多少是真正针对钢铁行业痛点开发的,又有多少只是为了蹭热度而生的“伪智能”?
报道中提到,宝武旗下的宝信软件打造了“宝联登钢铁行业大模型”,旨在为钢铁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这种尝试固然值得鼓励,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大模型的训练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算力,更需要对钢铁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
“宝联登”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钢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能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能耗和排放?能否优化生产计划,减少库存积压?这些问题都需要经过实际验证才能给出答案。如果“宝联登”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产品,那么它最终只会沦为“PPT智能”,对钢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毫无帮助。
宝武启动的“2526”工程,全面部署DeepSeek,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将公司命运与一家AI技术公司深度绑定,这无疑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豪赌。DeepSeek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但它是否真的能够满足钢铁行业的需求,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更重要的是,这种“All in”式的战略,是否会扼杀宝武自身的创新能力?如果过度依赖外部技术,那么宝武将有可能失去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最终沦为一家“组装工厂”。
诚然,智能化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AI+”并非万能钥匙。它不能解决钢铁行业面临的所有问题,例如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环保压力加大等等。
如果钢铁企业仅仅将希望寄托在“AI+”上,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努力,那么最终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智能化转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练好内功,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看来,钢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它需要企业具备长远的眼光、坚定的决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只有真正将AI技术与钢铁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让“AI+”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否则,“AI+”就只能是一场美丽的泡沫,最终破灭。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近期在汇丰银行发表的演讲引发广泛关注,其核心...
算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更是加速了全球在算...
中粮资本发布了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财务报表(未经审计),这...
币安官方推出了一项活动,只要使用币安Web3钱包参与Ton生态,就能...
本文对FlokiInu(FLOKI)代币在2025年的价格走势...